2021年7月27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第8版刊发了张弩弓撰写的《做观照现实服务经济的学术平台》一文,全面介绍了我校《关东学刊》创刊5年来取得的重要成绩,全文如下:
5年前,在那片神奇的黑土地上,有心人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关东学刊》。虽然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却引起了人文社科界的广泛关注,吸引海内外众多学术名家为其撰稿。这与其办刊的思路视野、品位追求、目标宗旨等密不可分。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关东学刊》主编谢小萌表示,《关东学刊》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用期刊讲好中国故事,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思路视野广阔
《关东学刊》是由原《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进行合并重组而成,很显然它的“出生”决定了它是一份地方学刊。但是,它的视野绝不囿于东北,而是面向全国,放眼世界。
它的学术顾问里有李欧梵、杨天石、葛剑雄、周质平等深具国际影响力的学者,编委里有丁帆、马勇、王瑞来、童之伟、贺雪峰、黄裕生、吴义勤等国内知名学者,其作者队伍里,除了来自我国内地知名高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甚至还有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西华盛顿大学、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的。
在学刊开辟的《名家讲坛》栏目中,先后刊出了国际知名学者李欧梵、张隆溪、陈志武的精彩讲座内容;《学术视野》栏目则刊发了萧功秦、龚鹏程、李新宇、冯玮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重要学术文章;《学者庄园》栏目先后介绍了杨天石、刘梦溪等学术大家和贺雪峰、赵思运中青年学术名家。
近两年来,《关东学刊》逐步与国际接轨,开始推行栏目学术主持人制度,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担任栏目学术主持人,就学界重要问题、前沿问题展开学术讨论。比如邀请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席云舒主持《名家讲坛》,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田松主持《科学人文》,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傅光明主持《跨文化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主持《古典教育与当代青年》,武汉大学教授贺雪峰主持《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等等。
人文情怀浓厚
《关东学刊》主办单位长春工业大学有着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人文情怀,充分意识到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打造高水平的人文社科学术展示平台,出刊5年来对刊物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据谢小萌介绍,作为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关东学刊》编辑部在刊物的编审标准、栏目策划、文章选用上,都强调刊物的学术品位,注重文章的思想与知识含量,坚持刊物要“策划有学术眼光的栏目,刊发有思想含量的文章”。
例如,《关东学刊》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编发了两期《“五四”百年回望》专栏,刊发了杨天石、马勇、丁帆等学者的文章;在陈寅恪先生逝世50周年之际,刊发了《纪念陈寅恪先生逝世50周年学术小辑》,刊发了胡文辉、张求会、刘克敌等陈寅恪研究专家的学术文章;在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新作《人世间》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前,刊发了研究梁晓声文学创作的《梁晓声研究小辑》。此外,还先后刊发了几期的《鲁迅研究小辑》和《胡适研究小辑》,刊发了陈漱渝、张铁荣、席云舒等鲁迅、胡适研究专家的文章。
一般来说,学术刊物的装帧设计具有统一化、标准化的要求,这既带来了简洁、朴素的特色,同时又给人呆板、单调的感觉。但《关东学刊》甫一问世,典雅而不失现代、清新而又大气的装帧设计就让人耳目一新,书法刊名与国画作品更是相得益彰。封二吴浩然画、萧蒙文的图文栏目,让人想起《读书》杂志上的丁聪与陈四益合作的《新百喻》。另外每期还有两页精美的彩插,介绍一些书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名家新秀。
地域特色显著
作为立足东北的刊物,《关东学刊》充分展示自己的地域特色。《关东学刊》封二的《漫画关东》与封三的《吟咏关东》,都是固定常设栏目,主要是以中国书画形式呈现东北的地方文化。前者主要刊发由丰子恺画风传人画家吴浩然创作的关于东北民俗生活和历史文化的诗意漫画;后者则主要刊发书法作品——精选出历代诗人吟咏东北的诗词,请书法家用不同的字体和书风书写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历史的东北、诗意的东北、文化的东北。
刊物常设《东北史林》栏目,刊发过《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成书始末》《乡邦·地域·国家——清代吉林文学现象研究省思与展望》《东西之间:中国知识分子视野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研究》《论热河抗战中的张学良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等一系列研究东北地域性历史、文化的学术文章。还有刊发研究东北近代以来及至当代的作家群体、文学流派文章的《再写东北文学史》栏目,刊发研究新世纪以来东北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学术文章的《东北观察》栏目。其他栏目也时常刊发与东北相关的文章,比如《接收与改组:东北大学国立化始末》《端木蕻良:虎坊路30年的生活与写作》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东北又是国家的粮仓。“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乡村振兴战略则是我党为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三农”问题不解决,乡村未来不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可能。《关东学刊》适时开设《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专栏,拟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具体技术层面全方位讨论乡村振兴与“三农”诸问题,既希望有针对性地讨论东北地区的问题,也希望介绍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经验。这也是学术观照现实,服务经济的一种体现,为振兴东北贡献一份力量。
v